麥收前的一個月,王海超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田邊看“風吹麥浪”。為此,他還專門買了一輛和景區一樣的電動觀光車。
50多歲的王海超,從小就跟著長輩做生意,沒怎么干過莊稼活。2013年成立了伊穆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至今已發展壯大成為頗具規模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速凍水餃銷往全國各地。
這兩年,他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新農人”。2020年,王海超被任命為里固七甲村黨支部書記,2021年通過換屆選舉成為里固新村黨委書記。因為村里地下水咸,種地不怎么掙錢,村民多往外出租,還有一些土地撂荒。王海超就以村集體成立了合作社,將土地由農戶手中流轉到村集體來,統一種植糧食作物,實現機械化、規?;N植。
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王海超,將新理念、新技術帶到了村里的田間地頭。他帶領合作社購買了能夠施肥、打藥的農用無人機,在地頭安置了覆蓋1000畝的智能水肥一體機,只要一按按鈕,施肥澆地都能自動完成,讓種地越來越智能化。今年,合作社種的麥子喜獲大豐收。
如今,在聊城的田間地頭,“老把式”越來越少,“新農人”越來越多。后者不拘泥于現實,不循規蹈矩,將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種到地里。
“測量面積2.13畝,除去水分、雜質,折算成標準含水量,實際小麥畝產量817公斤!”6月下旬,在東昌府區閆寺街道辛王順豐家庭農場測產現場,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韓偉宣布的這一測產結果,讓“90后”農場主王偉也出乎意料:“去年秋汛晚播,開局不利,沒想到實打測產會這么高。”
不到32歲的王偉,也是聊城眾多“新農人”的一位杰出代表。他雖然年輕,但已在田間摸爬滾打了七八年。他創辦農場,深耕農業,現有土地1074畝,擁有現代農機設備30多臺套。如今,王偉已獲得“中級農藝師”職稱,還被評為“齊魯鄉村之星”。經過多年實踐,王偉探索出一整套適合當地氣候和地質條件的耕作種植技術,幾年下來他的農田比周圍農田增產10%—15%,極大地帶動了周邊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
在聊城廣袤的田野上,像王偉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創新開展農民職稱評定,深入挖掘培育打造農村知名“土專家”“田秀才”,截至目前累計評定農民職稱人員399人;落實鄉鎮“直評直聘”政策,231名基層人員在職稱評審中享受政策紅利;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5.39萬人,97人當選齊魯鄉村之星。
有著“魯西小壽光”美譽的耿店村,蔬菜產業已吸引了100多名年輕人返鄉創業,并帶回外地媳婦和女婿11人,現在從事大棚種植的“80后”成為主力軍,人均擁有4.4個大棚?;卮鍎摌I的“棚二代”賺了錢,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耿店大棚數量由500個增加到700多個,年輕人搞電商、開淘寶店,發展無土栽培,使用先進設備,讓棚菜生產實現標準化、智能化,形成了“產業集聚人才”和“人才引領產業”的良性互動。
如今,耿店村通過引進現代化大棚蔬菜種植模式,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年輕人通過電腦、智能手機,開起了電商,建起微信群、公眾號,促進本地農產品融入全國市場大循環,實現農產品和大市場的有效銜接。
“新農人”接力“老把式”,在田野上播灑下的是新的希望!
記者 趙宏磊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