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賈新偉
本報通訊員 張緒騰
知了聲聲,綠樹成蔭。7月24日,漫步于度假區李海務街道的村落,一幅潔凈美麗的畫卷映入眼簾。
人居環境是美麗鄉村的“幸福底色”。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一時美”到“持久美”,李海務街道的人大代表們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干詮釋擔當,帶領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上持續發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生態動能。
劉印明是東昌府區人大代表,也是周店村黨支部書記。他創新“黨建+街巷長”模式,將全村劃分為12個網格。黨員干部包片負責,并每周開展“環境整治日”活動。
近年來,村里陸續清理殘垣斷壁30余處,打造“口袋公園”5處,村主干道綠化率達90%以上。環境好了,村民們的積極性也上來了。“現在,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要我干’變成了‘我要干’。”劉印明自豪地說。
在軍屯村,垃圾分類、庭院美化等已納入村規民約,通過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村民們可獲取積分,并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積分制,這個小小的舉措,激發起村民們的內生動力,讓軍屯村的保潔效率提升了40%,亂堆亂放現象基本絕跡。東昌府區人大代表、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景倡感慨:“積分兌出的不僅是物品,更是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如今的劉道之村,在市人大代表、該村黨總支書記孫廣斌的帶動下,以“農旅融合”激活鄉村活力,并整合資金1300余萬元,實施“平清種增改”工程,清理垃圾200余噸,改造旱廁420余個,建成了環村生態水系和省級美麗示范河湖。
該村“第一書記”姜振虎,發揮政策資源優勢,積極引入數字農業技術,建設起智慧農業大棚,實現了灌溉、施肥智能化,農藥使用量減少了30%,助力生態農業發展。
“環境整治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姜振虎如是說。
無獨有偶。市人大代表、譚莊村黨支部書記譚學兵以產業振興賦能環境改善,牽頭成立金水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00余畝,建設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大棚,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他推動自來水管道換新、天然氣入戶、道路硬化到戶等基礎設施升級,昔日的“落后村”,蛻變為“產業興、村莊美”的示范村。譚學兵常說:“環境好了,人才留得住,產業才能更興旺……”
在人大代表的示范帶動下,李海務街道逐步形成了“全民參與、全域治理”的良好局面。2025年,總投資超1.2億元的主干道路沿線村莊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美麗鄉村片區建設工程相繼啟動。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