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金路
本報通訊員 朱紅光
7月28日,清晨的陽光穿過樹葉,在臨清市新華路街道郭堤村的桑林間灑下斑駁光影。62歲的王貴香挎著竹籃穿梭其間,采下滿把翠綠桑葉。這些桑葉將送往村口的羅敷陌上桑公司,為她換來每天80元的工錢。“以前這老桑林荒得長滿了野草,現在不光地有租金,俺們還能采桑葉掙錢!”王貴香的話語里滿是喜悅。?
這片生機勃勃的桑林,是新華路街道“村企聯建”結出的豐碩果實。當村集體的“閑家底”遇上企業的“新點子”,曾經沉睡的土地、廠房與林地,正悄然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奏響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
“我們有資源、勞動力,就缺技術和銷路!”今年3月,在新華路街道黨建聯席會上,郭堤村黨支部書記潘西海拿著村集體“三資”清單,直截了當地向羅敷陌上桑公司提出“搭伙”請求。企業負責人當即回應:“我們有加工線、市場,就缺優質原料!”供需的精準對接,讓這場“雙向奔赴”迅速展開。?如今的郭堤村,桑果熬成了香甜的果醬,桑葉炒成了香醇的桑茶。75畝老桑林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4.5萬元。
在新華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姚強的辦公室里,村企聯建項目規劃圖上標注著紅黃綠三色標識:紅色代表已投產項目,黃色表示在推進項目,綠色意味著待落地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專屬‘責任田’,進度細化到周,確保落地見效。”姚強介紹,目前,土地流轉、產品訂單等五種聯建模式,已將3個行政村、51個網格村與91家企業緊密聯結,形成了強大的發展合力。?
7月25日,在刁莊村林下養殖基地里,清脆的鵝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村黨支部書記刁建軍正和東胡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峰、養殖戶王偉章一起清點鵝苗:“東胡村有10畝閑置林地,而我們村缺養鵝的場地,跨村整合資源后,可實現雙贏的效果。”這樣的“土智慧”在新華路街道遍地開花。杜莊村的縫紉車間里機器轟鳴,李長柱一邊踩著踏板加工校服布料一邊說:“企業出技術,合作社接訂單,我們出人工,去年給村集體掙了3萬元,30多戶村民跟著受益!”?
“路燈一亮,晚上遛彎都敢往遠處走了!”西陶村村民陶世東沿著新修的水泥路散步,路燈照亮了路邊“村企聯建惠民工程”的牌子。今年以來,該街道從集體經濟收益中拿出160萬元用于道路修繕、污水設施建設,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
數據見證變化:37個聯建項目落地生根,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68萬元;51個網格村集體收入超10萬元,3個行政村突破100萬元,2024年集體經濟總收入達3271萬元,同比增長7.21%。?
“村企聯建不是村找企、企幫村,而是讓村企成為一家人!”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朱亮介紹,下一步,街道將把村企聯建模式做深做實,讓土地生金、集體變強、鄉親變富,持續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