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凱
在我寫下這個題目時,忍不住扭頭問了女兒一句:“馬上升初中了,如果在學校里發生危險,知道怎么應對嗎?”女兒自信地回答:“我們現在有火災消防演練課,課上會講逃生路線、疏散紀律、標準姿勢等知識,每個學期還會進行模擬 演練。”
然而,我捫心自問,小時候極少接受安全教育,大學畢業工作這10多年,也很少參加以及觀摩應急疏散演練,“有危險趕緊跑!”想法很簡單??墒菃栴}又來了,離辦公樓、住宅樓最近的應急避險場所在哪里?怎么個跑法路線最優還能避開危險?發生火災時,會用滅火器嗎?發生災難時恰好在電梯里怎么辦?
說實話,我不敢拍著胸脯很自信地把這些問題全答上來。問了幾位朋友,一開始被笑杞人憂天,過了幾分鐘,他們也不約而同地沉默了。事實上,常把“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掛在嘴邊的我們,多少都有些僥幸心理,在安全問題上缺的不止一堂課,有時甚至不如孩子。
今年6月是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產月”。6月17日,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聊城市安委會在臨清市舉辦了“暢通生命通道”主題直播活動。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走進企業、校園、商場、景區,現場講解安全通道標識、應急疏散標志及相關應急逃生知識,引導大家注意身邊安全隱患,做到識風險知防險、能應急懂避險、能自救會自救。
講安全會應急,功夫在平時。應急疏散,這一課須勤補,成年人也要收起僥幸之心,跟孩子們一樣操練起來。
在筆者看來,目前仍存在“組織不痛不癢的活動多、應付式的檢查多,強調各方參與、全員行動的安全知識培訓少、實踐演練少”的情況。要改變這一現狀,就應該在人員密度較大的城市社區、商業區、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的鄉村真正演練演練,試一試、跑一跑,確保應急疏散等安全常識覆蓋到每個社會成員,在平日里不占用逃生通道,遇到意外災難時,安全疏散指令能快速下達到每個機構和個人,讓群眾安全、有序疏散;有關部門也應該摸摸底,模擬極端情況下,如何讓水、電、氣、交通、醫療等公共系統正常運轉。
還記得汶川地震創造了“零傷亡”奇跡的桑棗中學嗎?校長葉志平除了組織緊急疏散演練,還經常利用學生下課后、課間操、午飯晚飯以及晚自習放學時間,在教學樓人流量最大的時候,看學生是否自覺注意安全,查看各層的樓梯拐彎處是否有老師值守。地震發生時,按照這些應急演練的經驗,僅用1分36秒,該校就有序疏散了2200多名師生。桑棗中學師生創造的奇跡,正是源于經常演練給予的底氣。災難面前,他們保持了應有的冷靜,將平時積攢的逃生經驗有條不紊地用上了。
有備方能無患。穿越蓬勃發展的城市、綠柳繁花的鄉村,那一條無形的安全通道其實存于人們心中,只有平日里功夫下到位,才能讓這條安全通道暢通,在災難意外到來之際,幫助我們安全抵達希望的出口。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