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宏磊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位母親在網上分享了孩子的數學試卷,其中一道題目給出了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統計圖并提問:“從以上統計圖中,你還能得到什么信息?”學生答道:“這個病人快好了。”該答案被扣掉了4分。
對此,不少網友紛紛發出質疑,“難道不對嗎?這不是開放式的題目嗎?”甚至有自稱是兒科醫生的網友給出結論,“雖然可能用了激素等抗炎藥控制了體溫,但也表明病情大概率穩住了,是在好轉”,所以孩子答“這個病人快好了”,符合邏輯,展現出了知識結合實踐的能力。全網不少醫生為這名小學生呼吁,表示“孩子沒說錯,請把這4分還給他”。
一道普通的數學題為什么會引發大家如此關注,是否有些小題大做?其實,這小小的4分,之所以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是因為多年來填鴨式的教育思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考能力,引發了人們的反感和抗拒。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大家對基礎教育有著更高的期待——給予孩子們獨立思考和表達的空間,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和應試環境。
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孩子去刷多少道題,而是要啟發孩子學會思考。大家呼吁把扣掉的4分還給孩子,要求還的實則是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本質上就是要破除標準答案思維模式。讓小學生分析體溫統計圖,就是一道不錯的帶有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的題目,但這道題卻被標準答案破壞了。顯然,比命題改革更重要的是閱卷思維改革,如果還是給開放性題目統一的標準答案,就無法起到開放性命題的作用。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高尖端科技人才的培養最需要的就是創新。“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錢老的這些話,現在聽來依然振聾發聵?;A教育階段,就把孩子們的想象力扼殺在搖籃中,又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來培養更多的新時代人才?
扣分事小,背后傳遞的教育理念不可忽視。在命題愈加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也應積極轉變思維,在一道題目、一份作業、一張考卷中向孩子們傳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