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
“健身年卡大優惠!學生辦暑期卡送大禮包!”“充值1000元送100元!”“辦美容卡送10次皮膚護理!”……如今,預付消費已經成了十分常見的消費形式,然而在方便快捷的同時,預付費模式也存在諸多風險,消費者還應警惕預付費套路讓“餡餅”變陷阱。
“預付消費”也叫提前消費,是指顧客預先向商家交付一定的消費金額就可以類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服務,有時還可以獲得商家承諾的額外優惠。在美容健身、教育培訓行業,這一付費模式十分常見。然而,“預付容易退款難”,后續服務與承諾不符,甚至卷款逃跑事件屢見不鮮。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最近,有人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頻繁發布各種“攻略帖”,以分享旅游路線、旅游攻略的形式向消費者兜售各種“低價團”或“私人陪游”,宣稱提前支付一定的會員費或押金即可享受各種服務。這種新型的預付式消費看起來很美,然而點開評論就會發現,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因此遭遇的種種套路,以及維權的艱難。
雖然預付消費提升了交易的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群體得到實惠,但對存在的隱患仍要提高警惕,避免省小錢吃大虧。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重點強化了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務質量,不得任意加價。未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還預付款。
預付費有風險,消費者需謹慎。對那些看起來很美的預付式消費,還要保持理性并謹慎選擇。在預付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了解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口碑,避免被虛假宣傳誤導,選擇信譽良好且符合個人需求的機構。在簽訂合同前,詳細閱讀合同條款,特別要注意退款政策、取消或變更訂單的規定以及服務質量保證等重要內容,確保自身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預付消費,歸根到底是信用消費。為避免跑路亂象一再上演,有關部門要從源頭上堵住風險點,將預付款納入監管視野中,嚴禁隨意挪用。對違反相關規定、具有失信“黑歷史”的經營者,納入失信名單。同時,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讓每一起投訴都有回音。對陸續出現的新“套路”,一旦發現及時通過媒體進行曝光,宣傳典型案例,讓消費者心里有數、心中有底,從而提升服務質量,提振消費信心。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