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凱
前不久,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聊城作報告時提到,年輕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守住初心,“擇一業,終一生”。對于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而言,“大學專業”成為人生選擇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了讓這些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少一些迷茫,高校在設置專業時不妨從“擇一業,終一生”這個角度出發,從主觀客觀各方面來審視一下,或偏治學,或偏治事。治學治何種學,治事做何種事?如何精準定位學科專業,使之既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又能引導青年學子將所選專業作為終生事業?“擇一業,終一生”在新時代背景下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與價值。
幫助學生“擇一業,終一生”,在這一過程中,高校的角色至關重要。高校應當主動擁抱變化,通過增設新興專業、改造傳統學科、推動交叉學科發展等方式,打造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同時,高校還應與行業聯合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前感知社會需求,為國家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制定方案,到2025年,我國高校將優化調整約20%的學科專業布點,新設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這一系列措施,旨在強化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促使高校教育更加貼近時代脈搏,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高校必須思考的命題。在教育與職業規劃的交會點上,高校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鼓勵他們結合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貢獻的雙重提升。在高等教育體系的優化調整中,我們看到了國家對人才培養的前瞻布局,對青年學子未來發展的深切關懷。當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需求相契合,當教育的使命與社會的進步同頻共振,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位青年學子都能夠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繪就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藍圖,實現“擇一業,終一生”的美好愿景。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