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莎莎
8月12日,一名求職者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深圳一喜茶門店招聘店員將年齡限制在18歲—25歲之間,自己因年齡28歲被拒。這則信息發布后引發網友關注,有網友吐槽“繼35歲危機后,招聘年齡門檻又降低”。
這則新聞之所以備受關注,其背后是因為人們對部分企業過度實施就業限制的不滿。28歲正是夢想啟航的年紀,卻因年齡被紅牌罰下,此類規則不僅是對個人尊嚴的踐踏,更是對社會公平的褻瀆。
為何企業招聘年齡上限一降再降?筆者認為,這出于企業的逐利最大化本能。
以喜茶為例,其受眾以年輕人居多。聘用年輕店員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費者圈層文化。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招聘很有信心,認為即使將年齡限制在25歲,仍會有大量求職者前來應聘,不愁招不到人。
一般而言,年齡限制通常將年歲稍長的人群邊緣化,這通常被人們描述為“35歲危機”。但是,每個人都有步入中年的那一天。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持續產生影響,人們很難一生只從事一個專業或一種技能。
在人口紅利退潮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的每一個有效參與者,都理應得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平等機會。如果就業門檻一抬再抬,過度的就業限制不僅侵害了勞動者自由擇業、就業的權利,也影響了勞動力資源的正常流動。
有專家認為,用人單位應重視35歲以上的人才,他們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成熟的職業技能。對招聘年齡進行過度限制,會讓企業失去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經驗儲備和技術支撐,是企業的短視行為。
根據勞動法和相關法規,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不得對求職者進行任何形式的歧視,包括但不限于年齡、性別、民族、宗教信仰等,違反這些規定的用人單位將面臨法律處罰。
除了法律支撐,反對招聘中的年齡歧視,既是為了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的權利,更是為了推動企業形成理性、正確的用工觀。
社會更多包容中年人,給他們機會,不僅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也是構建更加多元化、包容性社會的必要條件。比如,安徽合肥的一家奶茶店招聘40—55歲的女員工,還可以兼職,就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消除年齡歧視,還要從政策、企業文化等多個層面共同努力,為中年人群創造更多的發展和就業機會。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職場年齡歧視的監督和制約,推動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更好地促進充分就業,讓廣大群眾通過就業增加收入,收獲更多幸福。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