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麗
近日,央視《財經調查》報道,開學季線上、線下熱銷的4款水晶泥玩具送檢,結果顯示硼元素遷移量全部超標,最高超國家標準19倍多。當五顏六色的軟泥在孩子們手中捏出各種造型時,家長們或許未曾想到,這些標榜“解壓”“益智”的玩具,可能是潛在的“健康殺手”。
水晶泥,學名史萊姆,是一種果凍狀凝膠玩具,其可塑性和延展性與硼砂的添加密不可分。而硼砂是一種有毒化合物,科學研究表明,成人攝入1至3克硼砂即可中毒,兒童誤食5克、嬰兒誤食2至3克便可能致命。更值得警惕的是,長期皮膚接觸或吸入其揮發物,還可能對兒童的肝腎功能、神經系統和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近年來,全國各地已陸續曝出多起兒童因玩耍不合格軟泥玩具導致皮膚過敏、化學灼傷甚至意外中毒的案例,這些慘痛教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本應帶給孩子歡樂的玩具,變成潛在的“慢性毒藥”,這無疑是對兒童權益的嚴重漠視。
軟泥玩具安全危機的背后,是一條從生產到銷售、從平臺到家庭的全鏈條責任失守。部分生產商全然不顧兒童健康,只看重利潤。他們不僅在生產過程中超標添加硼砂,更在產品包裝上或隱瞞硼砂成分,或不標注硼元素遷移量等關鍵安全指標。為躲避監管,一些廠家甚至虛構廠名廠址、偽造質檢報告,與監管部門玩起“貓鼠游戲”。實體店和電商平臺只追求“賣得好”,對產品是否合規、有無安全隱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許“三無”產品上架。孩子和家長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商家“益智”“解壓”等營銷話術誤導,存在“只要不食用,玩一下沒關系”的僥幸心理,認識不到長期接觸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近幾年,盡管“毒泥”玩具屢次被曝光,但此類行業亂象一直沒有得到根治,監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盡快構建“標準—監管—共治”三位一體的防護體系。在標準層面,建立剛性標準對行業進行規范,將硼元素遷移量等關鍵指標納入強制檢測范圍。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生產銷售全鏈條追溯系統,對校園周邊、電商平臺等重點區域實施靶向監管,對于偽造質檢報告的違法行為,從嚴從重處罰,造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提升家長和兒童的安全素養,鼓勵社會監督與舉報。唯有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共治格局,才能為孩子們筑起安全防線。
2025-09-19 10:02:19
2025-09-18 22:20:19
2025-09-18 16:58:4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