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兩河之畔“豐”景如畫。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糧滿倉·好豐光——解讀魯西沃野豐收密碼”網絡主題活動今日啟幕。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在這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這場行走在魯西大地的行進式采訪,不僅是對豐收成果的禮贊,更是一場農業發展的檢閱。魯西平原,正以最飽滿的顆粒、最豐饒的田野,回應時代之問:豐收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振興密碼?沃野之中,又孕育著怎樣的新希望?
好豐光,藏在2025 年聊城農業發展的斐然成績里。糧食生產實現單產、面積、總產“三增”,穩坐 “魯西糧倉” 寶座,夏糧畝均增產 15 公斤,讓種糧農民心里更踏實;蔬菜產量達 454.3 萬噸,同比增長 3.2%,“噸半糧” 產能區突破 72 萬畝,正向 100 萬畝大步邁進,每一寸增產的土地,都化作農民手中更厚實的收入。農產品加工產業蓬勃發展,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 540 家,1-2 月營業收入 156.75 億元,增速 3.81%,冠縣獲評省現代農業強縣、莘縣入選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試點縣,產業鏈延伸出的崗位,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從 “種得好” 邁向 “賣得好、賺得多”。
好豐光,藏在特色產業的創新突破里。豐收,從來不是風調雨順的偶然。它是政策的持續暖流,是科技的硬核支撐,更是一代新農人奮斗的生動注腳。從茌平區中國圓鈴大棗生態園的采摘節,到臨清市魯西北最大的南美白對蝦內陸淡水養殖基地,再到冠縣桑阿鎮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的酥梨園,魯西大地正用 “傳統作物煥新顏、特色養殖破邊界” 的實踐,改寫著人們對 “魯西糧倉” 的固有印象。當閑置坑塘變身 “聚寶盆”,當圓鈴大棗延伸出多元衍生產品,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豐收的果實,更是農業產業從 “單一種植” 向 “全鏈融合” 轉型的新路徑 —— 這路徑里,藏著農民增收的底氣,更藏著鄉村產業振興的潛力。
當然,好豐光也藏在傳播方式的鮮活表達中。沒有刻板的報告,沒有枯燥的解讀,取而代之的是短視頻里的采摘樂趣、海報中的豐收笑臉、H5 里的產業故事,還有自媒體達人用鏡頭記錄的 “田間新鮮事”。當#糧滿倉?好豐光#等話題在微博、抖音等平臺流轉,當 “魯西沃野的豐收密碼” 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形式走向全國,魯西的豐收不再是 “養在深閨人未識” 的景象,而是成為網友可感、可知、可分享的 “鄉村新圖景”。這種 “接地氣、有溫度” 的傳播,讓農業的 “新” 被看見,讓鄉村的 “美” 被記住,更讓鄉村振興的 “聲音” 傳得更遠。
豐收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此次“解讀魯西沃野豐收密碼” 活動,既是對魯西農業現代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鄉村振興未來方向的一次積極探索。當我們跟著采訪的腳步,在棗園里嘗一口清甜,在蝦塘邊看一網鮮活,在梨園里品一份脆爽,看到的不僅是當下的豐收喜悅,更能觸摸到魯西大地未來的 “新” 希望:那是科技賦能農業的智慧,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是鄉村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活力。
以“豐收” 為媒,赴一場田野之約。相信這場行走在魯西沃野的采訪活動,必將讓更多人看見鄉村的 “新” 變化、感知農業的 “新” 魅力,也必將凝聚起更多關注鄉村、支持鄉村的力量,讓魯西的田野上,不僅年年有豐收,更處處有希望。
2025-09-25 16:54:46
2025-09-25 10:47:18
2025-09-25 10:13:1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