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近年來,自行車運動在中國迅速崛起,從專業的競技項目擴展為大眾喜愛的健身方式。據統計,全國騎行用戶已突破1.3億,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騎行,拓展生活的半徑。騎行逐漸從單純的交通出行方式,轉變為運動和生活方式,其社交屬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開發。而隨著綠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消費者對自行車裝備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高品質運動自行車需求持續攀升。這股席卷全國的騎行風尚,為具備產業基礎的地區帶來了發展風口。


自行車產業迅猛發展 “碳纖維”引領產業升級
山東省德州市作為全國重要的體育裝備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在自行車研發制造這一細分領域已初具規模、迅猛發展。其中,美利達、泰山瑞豹和凱力特三家企業憑借各自特色,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為全球知名的自行車生產商,美利達于2007年投資3000萬美元落戶德州天衢新區。經過多年精心耕耘,其生產的登山車、公路車等“德州造”自行車已遍布全國,總產量超過150萬輛,穩居國際知名高級自行車品牌的行列,其“德州制造 德國工藝”已成為國內自行車行業的高品質標桿。
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器材供應商,樂陵泰山體育旗下瑞豹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纖維競技自行車,讓中國國家隊首次使用民族品牌登上奧運舞臺。依托新建的12萬輛超輕型高檔碳纖維自行車生產線,年產能已達20萬輛,其中60%面向民用市場,讓奧運品質實現全民共享。
如果說美利達和瑞豹是深耕多年的行業龍頭,那么凱力特則是看準風口、強勢切入的產業新銳。企業依托寧津縣體育產業和五金機械產業優勢,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可生產碳纖維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以及競技賽車等10余個品類,年產碳纖維自行車3萬輛,年銷售額1.4億元。
不難發現,對碳纖維材料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是這些企業的共同焦點。這種以其重量輕、強度高著稱的新材料,已成為高端運動自行車的首選,也是德州自行車產業提升核心附加值的關鍵所在。


區域活力持續迸發 “賽事”“消費”雙向驅動
堅實的產業基礎,需要活躍的消費市場來驅動;蓬勃的體育消費市場,為騎行賽事提供了沃土。最新數據顯示,德州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突破458億元,集群企業增長到3169家。另據山東省體育局發布的2023年居民體育消費調查數據,德州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08.94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1967.83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6.8%,居全省第3位。這組亮眼的數據,展現了德州體育消費的蓬勃活力,也為持續舉辦高水平賽事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德州各地積極承辦各類騎行賽事,不僅提升了活動的規格和影響力,更結合當地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打造出一批精品騎行路線,有效推動了自行車運動的普及。今年8月,寧津縣“健康生活·綠色出行”凱力特環湖騎行活動和“好運山東”2025年“美利達杯”全國自行車大賽暨第四屆山東省自行車城市聯賽(天衢新區)相繼舉辦;9月,“好運山東 騎跡山海”山東省自行車運動聯賽(樂陵)開賽。賽事不僅為選手們提供了競技交流的平臺,也成為展示德州自行車產業實力的窗口。
而即將到來的2025-2026賽季德州市自行車聯賽(環德自行車賽),將進一步激活區域自行車運動氛圍。其首站武城站設有競技組和親子騎游組等類別,既滿足專業選手的競技需求,又照顧普通市民的參與體驗。


如今,德州各地的騎行賽道、綠色長廊已成為體育“新地標”。每逢周末,隨處可見騎行愛好者的身影,他們用車輪丈量著城市的發展脈絡。一項項賽事、一次次追風逐夢,不僅帶來了健康與歡樂,也促進了身心的愉悅和家庭的和睦。
從專業賽場到街頭巷尾,從競技器材到民生消費,德州自行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體育與經濟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隨著特色體育名城建設的深入推進,“德州造”自行車將繼續承載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駛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閃電新聞記者 王佳亮 劉佳 趙志昊 德州臺 喬興華 李曉陽 通訊員 韓哲 報道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