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郭爐 孟一 呂光社 本報通訊員 步瑤
當70余國政要、學者共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當無人機隊列在曲阜尼山魯源村夜空回應“AI發展的倫理之問”,當小學生用流利英文在社交平臺講述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的內涵——濟寧的實踐表明,文化“兩創”絕非簡單新舊疊加,而是讓傳統文化精髓與時代結合,讓中國智慧與世界共鳴。
近年來,濟寧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積極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平臺,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讓“孔子的智慧”融入時代語境,煥發時代光芒。
尼山論道
搭建文明交流互鑒平臺
“未來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對我們這個世界最好的解讀。”7月9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尼山開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杰弗里·薩克斯的發言,引發與會者共鳴。
從2010年首屆論壇百人參會,到如今全球560余位嘉賓共話“人類新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成長軌跡,正是濟寧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的生動注腳。歷經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早已超越年度思想盛宴的范疇,成為匯聚全球智慧、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濟寧在深入闡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核心載體”,推動傳統文化破壁出圈、走向世界。“每年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濟寧都組織國外嘉賓參觀孔府、孔廟、孔子博物館、魯源村等,組織觀看儒家文化展覽等,現場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濟寧市文化發展傳承中心主任李芳說。
今年,濟寧大力推進尼山文化片區建設,全力推進魯源村景區配套、尼山環湖路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不斷增強尼山片區文化承載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舉辦高能級文化交流活動,成功承辦4屆青年儒學論壇、3屆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以及中國網絡誠信大會、“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等。設立全國首個“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開展“孔子家鄉·你好濟寧”專題推介活動;開展“視聽濟寧”“文化濟寧”“走讀濟寧”系列外宣項目1600余個。
文旅蝶變
“文旅+百業”構建多元融合業態體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開啟儒學探源之旅!”9月7日晚,曲阜魯源村景區,AI機器人引導著身著漢服、手持宮燈的游客,穿梭于數字光影秀、解謎式研學、實景演出間,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跨界融合。這個以文化“兩創”為內核的新景區,不僅展現了多元文旅場景,更成為濟寧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縮影。
隨著時代變遷與文旅市場演進,游客尤其是青年群體,對文旅呈現形式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作為“三孔”、京杭運河雙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濟寧充分發揮先天優勢,推出一批富有文化張力的景區、項目與產品。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必須發揮科技的引領支撐作用。從濟寧市博物館《一夢入大唐》5G國潮劇場,依托“云算力+VR”與云渲染技術,帶參觀者“一秒夢回大唐”;到微山湖景區的“萬荷碧潮生”光影秀,將仙俠劇場景“搬進”萬畝荷塘;再到借助全球領先的MR混合現實技術,游客點點手機即可輕松“云游三孔”。濟寧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磊說,濟寧的實踐表明,文旅融合既是科技應用的重要場景,也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引擎。
在此基礎上,濟寧深入實施“文旅+百業”工程,構建多元融合業態體系。“文旅+項目”領域,引進無錫靈山、華強方特等領軍企業,打造尼山圣境、方特東方欲曉等標桿項目;“文旅+消費”領域,舉辦濟寧美食聯賽、城市馬拉松等活動,以“城市PK+特色美食”“賽事經濟+文化旅游”激活全域消費;“文旅+外聯”維度,對內聯合民航中心、孔子文旅集團,包聯大安機場30個同行城市,攜手泰安開通旅游直通車、推出“三孔—泰山”聯票,實現“一山一水一圣人”省內聯動;對外出臺政策激活入境游,對接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開拓外向市場。
今年1-8月份,濟寧全市重點監測的36家景區共接待游客3427.03萬人次,同比增長16.31%,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同比增長19.1%。
“文化+”賦能
讓“仁義禮智信”融入社會生活
“啟蒙老師,誨人不倦。育我成長,如父似母……”9月8日上午,濟寧孔子學校正在舉辦“行拜師禮承古韻 懷敬師心續新風”主題活動。教師節前三天,濟寧近千所中小學同步舉辦“敬師禮”,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共振,引導師生禮承先賢、愛黨愛國、尊師重教、勤學善思。
孔子學校學生張熠桐說,活動的儀式感不僅讓自己加深了對老師的理解,更讓家鄉“尊師重教”的文化底蘊在心底具象化。如今,“敬師禮”已成為濟寧學子的必修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唯有融入時代、融入生活,才能煥發旺盛生命力。濟寧高標準出臺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研究通過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意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指揮長”,帶頭推進文化“兩創”。
“在濟寧,‘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借助‘兩創’之力,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干部政德教育、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八個領域,讓‘文化+’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強勁引擎。”濟寧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曹廣介紹。
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濟寧在全省率先實施新禮儀改革,打造263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試點,各縣(市、區)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等先進典型2000余人;干部政德教育領域,建成全國首家以“政德”為主題的教育基地,打造46個傳統文化現場教學點;基層社會治理領域,深入挖掘“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文化理念的時代價值,探索“和為貴”調解室模式,2024年以來,各級矛盾糾紛依規受理率99.88%、按時辦結率97.5%。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