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姬翔 通訊員 李紹遠) 6月18日,記者從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十四五”以來,該局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打出“統籌協調、依法淘汰、轉型賦能”組合拳,累計推動165家企業、20條生產線、2411臺(套)落后設備依法依規退出市場。從“關停退”到“改轉升”,聊城正以落后產能淘汰為支點,推動工業經濟向“綠色+智能”蝶變。
織密責任網絡,讓落后產能無處遁形。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將化工、建材等行業列為重點攻堅領域,定期召開聯席會破解堵點。通過“部門聯合督導+臺賬銷號管理”模式,分批分期深入3418家企業一線“問診把脈”。以此為契機,開發區深入實施“百項技改·百企轉型”行動,加大工業技改項目摸排挖掘力度,推動重點項目壓茬實施、接續發展。其中,投資較大的中正鋼管智能制造深加工、中仕優智能裝備、大洋鋼管特大口徑鋼管生產、海創工貿年產10萬噸高端寵物食品等優質項目先后落地實施。2024年,全區完成技改投資40億元,投資增速20%,有力助推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不僅要當下改,更要長久立。聊城創新“日常巡查+智能監測+群眾監督”三位一體模式,在“淘汰落后產能集中行動月”中,為重點企業安裝24小時在線監測設備,同步開通舉報獎勵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一企一策”淘汰清單,對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企業采取斷水斷電等強制措施,確保落后產能“零復活”。陽谷縣以構建循環經濟模式為突破點,加快盤活現有存量,推動各行業綠色轉型、延鏈強鏈。其中,以祥光銅業為代表的“生態煉銅”模式,構建起“銅冶煉—煙氣—余熱發電”“尾渣—建材產品”等多條產業鏈;鳳祥股份的“綠色食品”模式,打造“種雞養殖—肉雞加工—廢物綜合利用”全鏈條,年處理雞糞18萬噸,用于有機種植;金蔡倫紙業的“熱電聯產+水循環”模式實現廢水“處理—濕地凈化—中水回用”,年余熱發電86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4.3萬噸。
轉型賦能“造血”,老舊產業迸發新活力。聊城在全省首推工業綠色診斷,為企業“量身定制”264條改造建議,培育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32家;通過“畝產效益”評價機制,推動資源向A類企業集聚。東阿阿膠投資15億元建設“阿膠生物科技園”,打造中藥行業綠色供應鏈。園區建設9MWp光伏電站,年發電量373.1萬千瓦時,占園區用電總量的16.07%;通過蒸汽凝結水回收、MVR濃縮技術等節能改造,實現高標準、高品質、高回報,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僅0.0275噸標煤,年節約標準煤超1000噸,成功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三批綠色工廠名單。山東嘉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循環經濟,從大豆加工廢料中提取大豆磷脂和膳食纖維,并將污水處理沼渣制成生物有機肥,通過節水技術改造,萃取工藝水料比降低15%,日節水近2000立方米,沼氣發電項目年節約標煤9286噸,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獲評“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
從“低效存量”到“高效增量”,聊城正以破立之道重塑工業格局。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全市實施技改項目1800余個,3000余家企業踏上數字化轉型之路,規上企業單位能耗銷售收入增長32.47%。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