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培源 李政哲) 6月16日,東阿鋼球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操作多工位高速冷鐓機,將軸承鋼絲切成料段,冷鐓成鋼球毛坯。一粒粒鋼球從冷鐓機產出后,隨即進入光球、磨球工序。
作為國內領先的專業鋼球、滾子生產企業,東阿鋼球憑借對技術創新的堅定投入,有效拓寬了市場渠道,并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其產品已成功打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精密醫療等高端領域,占據了國內七成以上的高端市場份額。
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做強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集聚創新人才三大舉措,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平臺筑基,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如今,在山東產研強遠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試基地,30余項前沿激光技術加速走向產業化。“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前沿成果,借助中試基地的資源,將技術從概念轉化為成熟產品,有效降低了企業創新風險。”山東產研強遠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遠表示。
這個由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聊城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機構搭建的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已助力全國200余家企業突破技術瓶頸,轉化10余項創新成果,成為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綠色制造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平臺。
我市通過“一鏈一院”建設,已實現12條產業鏈研究院全覆蓋,與18所高校院所開展實質性合作,引進落地高新技術項目11個,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轉化”的創新閉環。
主體做優,從“孤軍奮戰”到“生態共建”。在臨清市海濱軸承的智能化車間里,Ⅱ級推力球面滾子正在精密加工。“萬分之二的波紋度控制,讓我們站上全球產業鏈頂端。”該公司總經理燕小彬展示著ARB認證產品。
在“鏈長+鏈主”機制推動下,海濱軸承、博特軸承等企業突破了高端調心滾子軸承等多項“卡脖子”技術。
如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9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熱帶雨林”生態。
人才集聚,從“輸血供氧”到“造血生肌”。記者在山東博源精密機械的實訓車間看到,聊城市技師學院“訂單班”學生正與高級技工并肩作業。從課堂圖紙到生產流水線,從理論公式到實操機床,我市探索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了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齒輪咬合式”匹配。我市還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理念,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下一步,我市將重點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創新生態,讓創新“關鍵變量”成為發展“最大增量”,以動力升級打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