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4日《聊城日報》1版
是誰的故事,讓扮演者看劇本時,一次次淚流滿面?
是哪部戲劇,讓北京援藏教師12年后想起往事心潮澎湃?
是怎樣的經歷,讓演職人員感慨,每次演出過程,都是由內而外的精神升華?
又是怎樣一種探索,以一部人物傳記劇,跨越時空奏響了一曲民族團結的時代頌歌?
……
9月22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團民族劇院,山東省聊城市、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共同舉辦的“精神永鑄 歷久彌新”山東梆子現代戲《孔繁森》專場匯報演出現場,這一切都有了答案。

演出現場
臺下:
淚光里,掌聲經久不息
“三兒,娘知道忠孝難以兩全,但娘90歲了,娘走時怕見不到你了。”聞聽母親此言,孔繁森撲通跪倒,泣不成聲。
在高亢激越而又樸實深沉的山東梆子曲調聲中,響起了陣陣掌聲。觀眾們眼中含淚,把起伏的心潮化為一次次經久不息的掌聲。
此次赴京匯報演出的山東梆子現代戲《孔繁森》,以孔繁森同志兩次赴藏工作的動人經歷為敘事框架,通過辭家別母、崗巴送藥、收養孤兒、舍家為國、阿里救災、獻身阿里6個場景的戲劇化串聯,生動勾勒出他從齊魯兒女到“高原之子”的偉大人生軌跡。
“演員在臺上表演,我坐在臺下,感覺特別激動。”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喻琳說,“我2013年援藏,距今已經12年了,所以特別能體會當時孔繁森的心情,既有對邊疆人民的愛,更有對家人的不舍和愧疚。”
同樣激動的,還有北京援藏教師王垚。他說:“高原氣候惡劣,但孔繁森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人間大愛和民族大團結,我們都要向他學習。”
臺上:
每次演出,都是思想升華
臺下的觀眾感慨萬千,臺上的演員同樣有很多心里話要說。

演出現場
“對演職人員來說,對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劇目《孔繁森》的每一次精心打磨與提升,都是一次思想升華的過程。”該劇副導演張東華說,不少演員都有這樣的感受:每一次演出結束,都有不同的體會。該劇最大的提升之處,就是演員自身的思想在提升,情緒更加飽滿,戲劇張力更足,人性刻畫也越來越鮮明、生動。
劇中孔繁森女兒孔玲的扮演者夏春艷對此感受深刻:“孔繁森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欽佩。這場演出不僅讓大家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更傳遞了孔繁森跨越民族的大愛與擔當,激勵更多人投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
孔繁森同志的扮演者祝玉芹,則動情講述了他最初研讀劇本時的深刻感受。“第一個場景就是辭家別母,當時看這部分時,邊看邊哭,簡單的幾頁劇本硬是一天都沒看完??追鄙菑牧某亲叱龅暮酶刹?,他把生命留在雪域高原,也把‘愛人民’的信念留在了我們心里。”祝玉芹說,“今天,我們用山東鄉音演唱《高原上的公仆》,就是希望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人民不忘孔繁森,時代需要弘揚孔繁森精神。”
載體:
從“繁森”到“繁星”的力量匯聚
山東梆子現代戲《孔繁森》不僅是一部人物傳記劇,更是一曲時代頌歌,它充分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藝術載體的重要作用,讓孔繁森精神跨越時空,煥發出新的光芒。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副院長、中華民族共同體研討會會長、國家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成員王延中看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其轉化為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需要每一個人,尤其是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而孔繁森就是其中的典范。“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都有孔繁森同志這樣的精神,何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困難和挑戰不能克服?”王延中說。
事實上,從“繁森”到“繁星”,凝聚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共建共享的力量越發磅礴。在聊城市,30年來始終以弘揚孔繁森精神為己任,將其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激勵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踏上奉獻人民、無私奮斗的“繁森路”,在為民服務的崗位上如“繁星”閃耀光芒,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繁森故里石榴紅”品牌。如今,聊城市正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努力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貢獻更多聊城智慧與力量。
文/記者 趙宗鋒 王培源 圖/資料圖
2025-09-24 16:17:08
2025-09-24 15:25:27
2025-09-24 15:23:59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