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苑莘
本報通訊員 趙敬雷
近日,莘縣十八里鋪鎮王鋪片區辣椒喜獲豐收。“以前我們村想擴大辣椒種植規模,但沒有土地。跨村聯建后,周邊4個村流轉土地600多畝,每個村可增加15萬元的集體收入。”12月9日,王鋪聯建片區黨委副書記、前王鋪村黨支部書記王同君高興地說。
今年來,莘縣試點推行“跨村聯建”新模式,通過組織聯合、基礎聯建、產業聯營、民生聯動,將“你的村”“我的村”變成“我們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新路子。
組織聯建
從“小支部”到“大黨委”
“下一步,大棚里種植啥品種,咱們要好好商量。”“大家有人出人,有資源出資源,一起把活動辦好。”……自五里后聯合片區黨委成立后,在古城鎮黨委委員、五里后聯合片區黨委第一書記杜維璽的組織下,每周一次“碰頭會”、每月一次聯席會,推動7個聯建村共同坐下來謀事、靜下來商事、動起來干事。
跨村聯建,不是簡單對著地圖“畫圈圈”。莘縣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文化相親、交通相連”的思路,探索了產業拉動、強村帶動、自然融合、村企共建、資源統籌5種聯建類型,選擇57個片區進行試點。每個片區優選1名鎮街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第一書記,選拔1名經驗豐富的機關干部或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片區書記,推選1名威信高、能力強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副書記,確保黨組織堅強有力。
杜維璽就是“帶頭人”之一。上任后,杜維璽將7個村的綜合優勢進行有效融合、統一謀劃,通過“聯用黨員干部、聯建黨員活動、聯辦教育培訓、聯商大事要事、聯解急難問題”,制定了片區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規劃。
莘縣建立了“聯合黨組織吹哨、鄉鎮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凡是涉及片區發展的合理訴求,鄉鎮街道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辦理、第一時間反饋,為片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我們制定了跨村聯建考評細則,開辟專項賽道,實行‘一季一評分、一年一總評’賽制,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競賽氛圍。”莘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馮朝獻說,通過開展“跨村聯建話振興”活動,遴選一批工作成效較為突出的聯村黨委代表上臺,“曬”成績、“亮”經驗、“強”本領,用數據說成效,用實例話亮點,蓄勢賦能加快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聯營
從“一村好”到“村村強”
河店鎮地處莘縣北部,鎮域內現有冬暖式大棚、大拱棚3.5萬畝、露地蔬菜7000畝,大棚實行香瓜、西紅柿輪作種植模式,年產香瓜2億斤、西紅柿3.5億斤,銷售額在14億元以上,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西紅柿種植基地、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但是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大棚戶之間產生了無序競爭,產業發展遭遇困局。好產品沒有好結合,如何破題?成立片區聯合黨委就是關鍵一招。
今年,河店鎮根據各村產業現狀,指導成立了5個“跨村聯建”片區,每個片區成立一個聯合社,共吸收和管理35個村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蔬菜收購市場、高科技育苗基地、冷鏈物流等42個成員單位,以政府引導整合產業優勢聯合打造鎮域品牌的運作方式,實現價值提升,帶動產業、農民增收。“河店鎮采取‘片區黨委+聯合社+合作社+農戶’長效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同時,向每個聯建片區派出1名科技特派員,農產品品質不斷改良,村集體和群眾實現了雙增收。”河店鎮黨委副書記馮澤棟說。
而在燕店鎮,香瓜銷售市場也通過“抱團”破解了發展瓶頸。作為“中國香瓜第一鎮”,該鎮現有香瓜種植大棚2.8萬余座,面積3.8萬余畝,年產優質香瓜4億斤以上。但是,香瓜集中上市時,瓜農習慣在大路邊交易,既不安全又易造成交通擁堵。怎么辦?該鎮結合聯建片區實際,重新布局提升燕店、五屯、康莊3個專業香瓜市場,建立農產品一體化交易結算平臺。群眾銷售香瓜,既可以就近到本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又可以到專業香瓜市場,同品同價,不用再“扎堆”。今年來,該鎮香瓜交易額已突破20億元,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0萬元。
一村強不算強,還要村村強。現如今,一個又一個“跨村聯營”的特色產業,在莘縣鄉村多點開花、齊頭并進。
資源聯享
從“獨立團”到“兄弟連”
大王寨鎮現有木材加工企業51家,全鎮木材加工年產值達50億元,是魯西地區重要的木材產業集聚地,但是產業發展存在碎片化、無序化等問題。
今年,18個木材專業村優化組合、成立了3個聯建片區。鎮政府在武家河聯建片區建設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服務大廳,提供貨源信息、法律咨詢、產品監管、開具增值稅發票等服務,變分散經營為統一購銷、統一管理,抱團發展,每年平均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你的村’‘我的村’很小,但‘我們村’卻很大。我們4個村力往一處使,真能辦成大事。”武家河聯建片區黨委書記郝閆棟感慨道。
像這樣通過資源聯享,打造特色發展新格局的聯村黨委,在莘縣并非個例。張魯回族鎮英雄繡苑聯建片區黨委組織下轄7個村莊黨組織合作社,與縣供銷社“雙社聯建”,通過集中采購減少化肥、種子等中間商環節,實現讓利農戶、集體增收。自今年8月成立以來,已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8萬元,為群眾節約投入36萬元;東魯街道王莊聯建片區黨委成立勞務公司,組織下轄村莊群眾260余人到魯西地展園、現代農業嘉年華和生態酒店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莘縣找準了最大公約數,塑造了村黨組織聯建治理新格局,得出了符合自身實際的“頭雁帶動雁陣、局部帶動片區”鄉村振興最優解。
2025-09-09 15:15:41
2025-09-09 11:30:52
2025-09-09 11:29:4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